霍邱县第一中学简介(2024年9月)
霍邱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37年,国家文物局局长、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先生及原鲁迅博物馆馆长、南开大学教授李何林先生为学校的创办人。
薪火相传,迄今为止霍邱一中已走过八十七年的风雨历程。在时光中沉淀,霍邱一中潜心发展学校建设,时至今日成果斐然。
进入新世纪以来,霍邱一中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动态调整学校发展方向与策略。
2008年,为优化城区教育布局,原霍邱三中整体并入霍邱一中,成为学校的初中部。
2017年8月,霍邱一中整体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占地538亩,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总投资7.5亿元。
2019年9月,霍邱一中城南分校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城南分校占地125亩,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备。
自此,霍邱一中完成构建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坚持初高并抓两个办学层次。全校共计2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17000人,在职教职工960人。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6人,安徽省教坛新星4人,高级教师38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28人,教师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
学校愈加重视五育并举协同发展,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安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安市文明单位、六安市首届文明校园、六安市科普示范学校、六安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校、霍邱县文明单位、霍邱县双拥合格单位、霍邱县办学水平先进单位、霍邱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霍邱县普通高中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领导关怀 扶轮推毂
霍邱一中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办学新路子、新方法,齐抓共管,效果突出,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4年,县委县政府对霍邱一中的发展做出重要调整,提出了“一年有变化,两到三年改变在全市地位和形象”的奋斗目标,提升了社会各界对霍邱一中发展的信心。
2015年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对霍邱一中进行整体搬迁。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和建设,2017年8月顺利搬迁进入新校区。占地538亩,投资近8亿元的新校区,恢宏大气,设施一流,成为远近闻名、参访学习的新地标。
2017年底,投资近亿元,占地125亩的霍邱一中城南分校破土动工,截至2019年9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霍邱一中城南分校宣告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对霍邱一中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各界对霍邱一中的关注度进一步加强。
……
如今的霍邱一中,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式、现代化、智能化学府。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自成一体,布局合理。校园错落有致,建筑物鳞次栉比。教学楼、图书综合楼、风雨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设施完备。心理咨询室、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网千兆接入,无线WIFI全面覆盖,智慧校园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学校积极打造的“六大园”建设,已经出具规模,鲜花盛开的花园、近千棵各种水果挂满枝头的果园、各种各样的绿植布满校园的植物园、水上嬉戏的动物园,已然成了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工作生活的精神家园。
霍邱一中的变迁还在继续,而这每一步的发展,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对霍邱教育的支持,对霍邱一中发展的关怀。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反复调研,科学决策,举全县之力,秉持“坚决办好霍邱一中”的理念,助推着霍邱一中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育人育德,彬彬济济
霍邱一中的德育工作始终围绕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一月一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模式,收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效果。
学校德育,是现代学校管理工作的主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终导向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四德”教育,即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强调将个人品德放在最为核心的地位上。
学校连续多年举办班主任论坛,每年暑假举行班主任岗前培训,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每周年级部召开一次周例会,不断提升班主任的教育及管理水平。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智慧课堂等活动,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教育学生,凝聚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家长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力量。
文韵润心,雅筑校园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来。进入新校区以来,学校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各教学楼、宿舍楼、教师办公室和校园公共区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评比,最美办公室评比,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现在,全校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已初步形成,每个班级展示出自身特色的班旗、班徽、班歌、班级誓言、班级活动等,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营造出了健康向上、充满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些措施促进了学校质量的全面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多次荣获文明单位称号。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霍邱一中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温暖之手,发动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捐款活动。为助力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增添了力量。据统计,全校747名教职工(含退休)共捐款125362.66元,193个班级捐款857521.15元,合计982883.81元。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霍邱县爱心助学公益协会在学校开展活动,每年为校内外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同时,学校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通过设立华安证券奖学金、上海浦江助学金、种时光助学项目、雪松奖学金、春蕾计划、临水玉泉我的大学梦、迎驾基石奖等资助项目或奖学金,多层次资助在校学生。
教育教学,行远自迩
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生存与发展之根本来自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绩。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在班级授课制下,把课程内容、学生和教学时间这三股四线编织成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的蓝图,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科研为抓手,尝试探索合作办学,中高考成绩连上台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结合新课程理念,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学生学习和发展逻辑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根据学生发展进行筛选、集约、重组和整合,全方位大力推行“一案三式”教学改革,基于对学生、教材、教法、评价和时空环境等课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规划和动态实施建构而形成实用型课程单元,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自从“一案三式”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以来,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成果。
自2015年以来,应届本科达线人数、一本达线人数连年攀升,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C9院校和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屡创新高。
2016年录取清华大学1人,2017年录取清华大学1人,北京大学1人,中科大1人。2018年录取清华大学1人,北京大学2人。2019年录取清华大学3人,北京大学3人,中科大3人。
2020年录取清华大学3人,北京大学1人,C9录取人数全市并列第一,直逼全国百强高中。
2021年9人录取清华北大,2人录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人录取上海交通大学,4人录取南京大学,3人录取复旦大学,4人录取西安交通大学,20人录取哈尔滨工业大学。C9院校共录取49人,985院校以上录取164人,211院校以上录取387人,稳步进入一流县中。
2022年在全校师生奋勇拼搏下,高考成绩喜人。高考报考1476人,达本科线1327人,本科达线率89%,一本达线1032人,一本达线率69%,录取清北2人,录取C9院校41人,985以上院校132人,211以上院校362人。
2023年,六安市理科第一名花落霍邱一中,6人录取清华、4人录取科大,C9院校共录取50名同学,985院校以上共录取180人,211院校以上共录取460人,创历史新高。
2024年,高考成绩喜人,全校600分以上438人。录取清北3人,录取C9院校44人,985以上院校169人,211以上院校452人,一本达线率75.8%。
竞赛创新,遍地开花
为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为适应高考招生改革,最大程度利用各种渠道为学生升学服务,学校紧抓趋势,科学谋划,成立科技创新和竞赛辅导中心。中心成立后,霍邱一中学生科技创新与竞赛成果丰硕。学校也因此被授予六安市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霍邱一中师生在全国中学生生物、数学、化学联赛,数理化能力展示活动,气象科普大赛,未来科学家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宋庆龄基金会发明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叶圣陶杯全国新作文大赛,北大培文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等赛场上取得了国家级、省、市级等不同等次的荣誉。
同时,我校教师课题立项成果不断,这是霍邱一中骨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取得的重大成绩,也是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名师声望,经久不衰。
砥砺前行,共创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走在新的征程,承载新的使命,霍邱一中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全体一中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并肩,以坚韧不拔之志砥砺前行,在挑战中寻觅机遇,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风貌,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科研建设为龙头,以高层次突破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水平、办学效益,不断开拓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时代浪潮滚滚而来,全体一中人唯有团结协作,方能汇聚成海,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时代的车轮向前,以智慧为舵,以勇气为帆,共同开创一个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未来!